曾經是台灣鐵道的驕傲,
擁有“之字形”登山鐵道等特色的森林鐵路,
因為天災及人為等因素,
使得山地段坍方而停駛,
現今,
平日僅有嘉義到北門的區間行駛,
假日則是行駛嘉義至竹崎路段。
終於踏上小火車的旅行,
這個行程已經計畫許久,
卻因為種種的緣故而一直延遲,
今日,
再度來到嘉義,就是為了這段百年歷史的森林小火車~
有著紅斑馬美稱的EMU1200型自強號,
是由原本的EMU200進行改裝而衍生成今日的模樣,
不過由於部分零件取得不易,所以想要遇見紅斑馬也需要幾分運氣。
今天搭乘的紅斑馬也是有些許的問題,
車門會自動開啟及延遲關閉的情況,
看來改造後的紅斑馬,還可以奔馳多久呢?
阿里山森林鐵路的原始起點是北門,
後來為了旅客乘車的方便,而延伸至嘉義車站與台鐵共構,
嘉義車站早年可是少數共構的車站之一。
在剪票口,也安裝了新穎的LED告示,
很清楚的讓旅客知道森林鐵路的搭乘位置。
沒看到剪票口的告示,
只要循著第一月台上的指標,
也可以輕鬆的找到搭車的位置~
森林鐵路的搭車位置,
就在嘉義車站第一月台的10車位置,
這裡可以看到森林鐵路的特色介紹,
以及車站的名稱(其中還附有海拔高度),
另外,比起一旁台鐵的軌距,
森林鐵路的軌距及軌道,都略小一號,
只有762mm軌距的森林鐵路,
與60~70年代熟悉的糖鐵是相同軌距,
所以理論上車廂是可通用的,只是好像沒有通用過~
等候森林小火車的同時,
剛好遇到台鐵最新型的EMU800型區間車測試,
有“微笑號”別稱的800型區間車,
是由日本與台灣共同承攬的標案,
其中前面幾組由日本原裝進口,其餘則由台灣車輛進行組裝~
目前西部幹線常可見到此款列車進行測試,
運氣好的話,還可搭到正式投入營運的編組喔!
大約8點50分,
遠遠就可聽到森林小火車的鳴笛聲,
一路由遠到近,
鮮紅色的機關車映入眼簾,
這就是今日要搭乘的小火車囉!
除了鮮紅色的車頭,
就連車廂也是米白搭配紅色的色系,
小火車行駛在山林中,一定相當引人注目~
車廂上漆著諷刺的目的地“阿里山←→嘉義”,
可惜現在僅能行駛到竹崎,
再往山上走,仍未通過履勘,
所以還要一段時間的等待。
小火車的車廂,不僅僅是車廂喔!
還有附設駕駛台的喔!
因為阿里山森林鐵路是採用車頭後推方式上山,
所以前方的車廂設有駕駛台,
透過連動的方式操控後方車頭,
算起來也是相當先進的~
車廂製造商的銘版,
農工公司我真的沒聽過。
另外則是車廂前方的駕駛台,
看了一下操控的按鈕不少耶!
看習慣電聯車的駕駛台,
這樣的駕駛台還頗複雜的!?
小火車從嘉義站鳴笛慢速出發後,
一路慢行在市區中,
其中嘉義到北門這段,還經過不少個平交道,
大大小小的平交道,我想有不少駕駛會懷疑怎麼會有這款火車?
途中,還經過鐵道文化園區及車庫,
在這裡可見到各種樣式的車款,
其中還包括曾創下最高行駛記錄的中興號,
可惜這款車種斑駁的停在一旁頤養天年,
可能再過個幾年就消失了吧?
森林鐵路的最大站-北門車站,
這裡可是檜木興建的老車站,
旁邊有大飯店的新車站,就是當年BOT政策興建的觀光飯店,
後來林務局與承商興訟,結果就不得而知!
也因為當年錯估情勢的政策,
使得森林鐵路本線中斷多年,
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......
期許全線通車的那一日,
有朝一日,相信小火車仍可奔馳於山林間的~
途中經過的鹿滿車站,
這座車站位於竹崎鄉的鹿滿社區,
據說當年這裡因出產大量的鹿製品,
野生梅花鹿隨處可見,所以因此命名為鹿滿,
不過,現今只能遙想當年的情境,
因為現在連一匹鹿都見不著囉!
鹿滿車站目前未提供上下車服務,
所以要光顧這座車站,可以透過車站旁的竹鹿自行車道,
由竹崎騎自行車至此,或是開車直接前往囉!
通過鹿滿車站沒多久,
小火車逐漸行駛到市區的感覺,
竹崎車站已經不遠囉!
木造古樸的竹崎車站,曾是扮演森林鐵路重要的任務,
以往蒸氣機關車的年代,
都需要在竹崎站更換大型28噸重的機關車,
以利於行駛山地線的坡度推力。
所以竹崎車站可說是平地與山地的分界,
在此也設有不少的鐵道設施。
新建橫跨牛稠溪的鐵橋,
舊有的特殊鐵橋因耐重係數不足,
由林務局新建新式鐵橋,以提供更安全的橋樑。
珍貴的鐵道文化財-三角調車線,
透過這調車線,可將車頭進行改變方向,
以利營運的調度。
不過,由於新式機關車動力足,
所以三角調車線,已經無用武之地,
成為一座展示的調車線。
短短40多分鐘的車程,
來到這座曾經繁榮一時的老車站,
如今卻是落寞的終點站,
不知道何時,森林鐵路可再找回昔日的光環?
而不是現今慘澹經營之況。
期許全線通車的那一天,
小火車可行駛在山林間,鮮紅的車廂與山林的輝映。
期待那一日的到來...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