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楔子】
台中BRT,
是國內第一條使用雙節車廂的公車捷運系統,
雖然有不少人不看好,甚至是批評,
不過,
我想當看過搭車的人潮,
體驗過BRT的便利,
或許就不會認為BRT是負面的~
BRT快捷巴士的起點,
是位於台中火車站前方,
目前的車站屬於臨時車站,
等到未來台中高架化的新車站完工後,
BRT台中火車站也會以新面貌登場。
雖然是假日,
不過搭車的人潮也太誇張了吧!?
排隊的人潮,都排出車站外了,
幸好,BRT的班距可以順利消化這誇張的人潮~
BRT系統的驗票閘門,
閘門是多卡通系統,可以使用一卡通(iPASS)、悠遊卡、臺灣通及ETC等電子票證,
不過,不知道是否因為多卡通系統,
機器讀取速度似乎有些慢,
面對龐大的人潮的話,要有排隊等候的現象,
而且,閘門的數量不足,也容易造成進出站堵塞現象,
希望未來有機會,可否多增設驗票閘門???
雖然有人覺得BRT只是加長的公車,
不過,駕駛的面板算是相當先進的,
許多資訊都是採用數位化顯示,
其中,還有號誌儀控面板,
可顯示前方最近距離的號誌狀況,
還有秒數的提醒,讓司機員方便配合號誌來行車。
不過,觀察了幾站,秒數的提醒似乎有誤差,
或許是因為路口的設施不夠周全吧!
加上,沒有號誌優先的關係,
所以BRT仍然需要停車等待紅燈,
算是一個敗筆吧!
BRT主要行駛於專用道上,
不過並非所有路段都擁有專用道,
專用道的設置,大多位於臺灣大道上,
市區的路段仍是需要與一般車輛共用路權,
所以顯得有些混亂~
民眾守法的觀念,也會影響BRT的行駛運作,
搭車的途中,就有幾次看到不守法的駕駛,
直接從快車道跨越BRT專用道,轉到慢車道行駛,
使得BRT不得不減速,甚至是急煞,
影響了搭車的品質,以及運行的延誤。
BRT的車站,
根據設計的概念是白海豚,
或許是意象概念的關係,我還真的看不出是白海豚?!
不過,部分車站仍有施工再進行,
感覺好像是在工地搭車的感覺,
加上有些車站的環境缺乏維護,
真的..看不出是新蓋好的BRT車站,
有些髒亂的感覺~
身為一位運輸業的人員,
BRT是屬於新的系統,加上雙節的加長車廂,
面對龐大的旅客人潮,更需要時間去整合及驗證系統的穩定度,
或許,通車的期程有些急迫,
優先號誌及行控中心等系統,仍有待持續整合與測試,
不過,期許台中能夠為BRT建立典範,
成為一個好的運輸系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