位於高雄港旁的打狗鐵道文化園區,
是第一代的高雄車站,
後來因高雄驛遷往大港埔,
因而改名為高雄港站。
緊鄰高雄港的火車站,曾因鄰近高雄港成為全台最大的貨運車站,
隨著鐵道運輸的沒落,鐵道影響市區交通等因素,
最後走上裁撤的命運~
裁撤後的高雄港站,曾經是荒煙蔓草,
閒置的站房在整建後,成為鐵道文物展示館,
偌大的站場,也成為鐵道文物展示的最佳場所。
日前,打狗鐵道文化園區多了2輛新展示的機車頭,
所以,今天就打算去一探究竟,
看看台電捐贈的機車頭。
舊有的高雄港站的站房,
不大的站房確曾是重要的貨運調度站,
繁榮的時候,曾經有23位副站長的編制,
現今,從偌大的場站規模,
就可看出曾經的繁榮~
台電台中電廠使用的柴油機關車,是由西德Schoma公司生產,
雖然僅使用了28年,不過卻因為缺乏零件而無法繼續奔馳,
所以,目前這輛機關車頭,僅能作為靜態的展示。
在駕駛室門上,還可清楚看到台電的CIS,
這個標誌也是這輛機關車歷史定位,
象徵它曾是台電輸煤不可或缺的角色。
另一輛展示的機關車,
是日立生產的柴油機關車,
服務於林口電廠的機關車,
最早是由中油所購買的,
後來是台電公司向中油購得的車頭。
年齡高達34歲的機關車,
雖然有些年紀但仍老當益壯,
目前仍維持可動態運轉的狀態,
未來,鐵道文化園區打算復駛計畫,
讓這輛機關車繼續在這裡奔馳。
鐵道文化園區內保存的CT259及DT609蒸氣機關車頭,
兩輛大型蒸氣機關車頭,就停放於月台旁的股道上,
從站房走上月台,
就可輕易見到這兩輛蒸汽車頭,
也是最吸引大家目光的展示車輛。
另外還有靜態展示的PBK32952的電源行李車,
而且還恢復電氣化前的啞鈴型塗裝,
白底搭配天空藍的啞鈴型,曾經是舊莒光號的塗裝,
在以前可是高級車種的代表。
另一輛SP32426則是平快車的車廂,
可開窗吹涼風的代表款,
這種車廂可是4~7年級生應該都有搭過的車款,
不過,現在要搭乘這種平快車,
可能還需要幾分運氣,
否則,只能看靜態展示的車廂囉!
位於軌道末端的3CK2109蓬守車,
是國內著名的鐵道車輛公司唐榮鐵工廠製造,
主要用途是掛於貨物列車的尾端,
設有車長室與手軔機,可以確保列車編組的完整,
如果遇到緊急狀況時由車長控制煞車,以維護行車安全。
本輛蓬守車有一半隔間可以搭載貨物用。
掛於蓬守車前方的35G20060敞車,
主要是用於運送石碴、枕木等物料使用,
車架側樑的兩側,裝設有落扇門側板的設計,
可以方便物料等的裝卸,
本車輛為日本於1969年製造,於2011年8月除籍。
月台上的里程標,
這是從基隆起算至此的距離,
不過西部幹線經過多次路線改線,
這座里程標是否還準確呢?
高雄港站的月台,還是舊有的矮月台,
這座月台也是重要的歷史文物。
除了軌道區外,站房內也保存不少的文物,
像是舊有的軋日機及其他文物,
在這裡都有妥善保存,
可以讓大家欣賞。
其實整座文化園區少了動態的展示,
偌大的站場,在止衝檔後是文明的破壞,
斷軌的文化園區,就好像少了重要的支產,
期許未來,轉轍器能夠再度運轉,
而鐵道上的各式車輛,能有復活行駛的一天,
讓這座鐵道文化園區更加名符其實,
成為一座鐵道文化財。
一趟小旅行,
讓疲憊的我恢復不少,
雖然只是簡單的旅行,
不過,卻是我的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要角,
希望,我可以走得更輕鬆、更遠。